哪个平台可以买球

当前位置 : 首页 / 启东见义勇为基金会 / 英雄事迹

永不褪色的火花----钱卫东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3-06-14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永不褪色的火花

  “危险当时就摆在眼前,可生命是最珍贵的。在渔乡,没人做得出见死不救的事!见死不救,是会被大家的口水淹死的,就连自家娘子都会瞧不起你。”

  2 0 1 2年 的6月 2 1日 ,走进英雄位于吕四港镇边防村那干净整洁的家,记者在与钱卫东的交谈中走近当年搏风击浪的惊心动魄一幕——

临危出手 大义救人

  那是冬汛的一天,钱卫东和他的苏启渔1 1 0 1 4号 船在吕四渔场进行流刺网捕捞作业。上午接到天气预报将有八九级大风,虽然仍是晴空一片,但无形海浪的暗涌让有着多年海上

  作业经验的钱卫东感到了危险的逼近。他忙指挥渔民起网返航,避风进港。

  天色渐晚,七八点钟已是夜幕沉沉。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钱卫东不禁暗暗庆幸起网的及时。就在距茅家港还有3 0海 里左右的时候,钱卫东发现远处洋面上有探照灯光在急切地上下摇动。“有情况!”不及多想,他驾驶渔船朝着灯光驶去。

  船破浪前行,钱卫东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前方的情况。不一会,透过灯光,只见一艘比自己的船大出一圈的渔船,船体倾斜,船前部甲板没入海水中,渔民们挤在渔船的尾部焦急地等待着援救。他们已通过对讲机向同村的渔船发出了求救信号,将渔船受损进水、快速下沉的消息传了出去。然而,远船救不了近急,风浪中渔船随时都可能完全沉没。那一刻,冬夜苍茫的大海一如荒漠,心急如焚的渔民却依然顽强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直到钱卫东的渔船马达声慢慢由远而近。

  眼看渔民兄弟命悬一线、危在旦夕,钱卫东的心不由地揪得紧紧的。他密切关注风势浪情,思考如何营救,一边下令值班船工通知所有人员火速到岗准备营救。

  风浪间,生死营救艰难展开。面对这艘失去动力的船,钱卫东不敢有半点大意。他知道,如果稍有闪失,一个大浪过来两船就可能相撞,不仅会加速遇险渔船的沉没,还会碰翻自己的渔船。倾注全家心血、花费2 0多 万元才买了不多时的新船将化为乌有不说,对方船上的渔民和自己船上的6个 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钱卫东沉稳地选择从下风处向事故船靠拢。他一边喊话通知对方渔民带上必要的物品做好弃船准备,一边在心头计算着一个个浪头之间的时间差。一个大浪过去了,他的船不得不驶远一点以免相撞;又一个大浪,将两船间正在缩小的距离再一次拉大。此时,面前的船似乎更倾斜了一些,而海上的风浪也更加大了,最高的浪头甚至超过了船体的高度。

  生死攸关,时间容不得他犹豫和做其他的选择,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直接的方式将这些的渔民解救下船。钱卫东使出浑身解数,抢在下一个大浪到来之前那段相对平稳的间隙,将自己的船稳在了距对方船舷一步的距离。

  生与死,常常就在一步之间。被救的船员都是二十多岁到五十几岁的青壮年,或是父母的命根子,或是妻子的主心骨,或是家里的顶梁柱。跨过这一步,1 1个 船员从鬼门关返回了人世间;跨过这一步,1 1个 濒临破碎的家庭便重归团圆。

助人自助    渔乡民风

  十余年后往事重提,问及当初有没有过犹豫、事后是否可曾后怕时,钱卫东诚实地回答:“危险当时就摆在眼前,可生命是最珍贵的。在渔乡,没人做得出见死不救的事!见死不救,是会被大家的口水淹死的,就连自家娘子都会瞧不起你。”

  边防村位于黄海大堤岸的脚下,2 0 0 0年 4月 启东市乡镇区划调整前属于秦潭镇,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渔业村之一。1 9 6 8年 ,钱卫东出生在边防村的一个渔民世家,从小迎着海风、听着海潮、枕着海浪长大。耳濡目染渔乡民俗文化,哪个平台可以买球秦潭的众多美丽传说让他记忆犹新:

  古时鸥鹭沙洲有一渔童姓秦名哥,父母俱亡。兄嫂视秦哥为累赘。十岁时,孤苦伶仃的秦哥被兄嫂逐出家门,每日划着小舟捕鱼为生。

  “某夜,秦哥连撒两网一鳞未获。举网再撒,网中一巨蚌噬一小蛇。蛇首有血,奄奄一息。秦哥救蛇于水中。时过半夜,秦哥假寐于舱,梦见脚踏一蛇。警醒乃见舱内有珠一颗。珠盈寸许,明净莹洁,月光之下熠熠生辉。得此神珠后,秦哥每次入海都满载而归。兄嫂闻之顿起邪心,置毒饵于酒食,欲找秦哥撷神珠。秦哥遽辞不从。为使神珠不落歹人之手,秦哥愤而吞珠。须臾,霹雳震,赤氤起。只见秦哥头角峥嵘,身披锦鳞,变成白龙。

  “秦哥成龙后,每逢旱灾之年,跃出水潭,汲来黄海之水,化作甘霖喷降而下。方圆百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沙民感念秦哥,将水潭称‘秦潭’。乡绅数人集资建白龙祠,建筑恢宏,香火旺盛。秦哥的故事辈辈相传。”

  这些美丽的传说和生动的民间故事,犹如一朵朵浪花折射出渔乡的精神风貌和渔民代代相传的荣辱是非观。特别是旧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渔业生产条件较差,人们必须团结起来抵御大海的喜怒无常,方能生存在天地之间。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状态,造就了渔民坚强、乐观、豪爽的性格,培育了渔区“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

  钱卫东的爷爷、父亲和哥哥都是渔民。1 6周 岁那年,离开校园的钱卫东通过秦潭镇捕捞技校培训后走上了甲板,像父辈一样干起了靠海吃海的“祖业”,  从甲板上干杂工一步步成长为船老大,1 9 9 7年 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渔船。爷爷那辈出海时的篷船还没有机械动力。钱卫东这一代不仅实现了渔业生产机械化,而且在向信息化迈进,但出海捕鱼依然是一个高风险的作业。钱卫东深知在他的身旁和身后,有着众多可依靠的渔民兄弟与他共同面对捉摸不定的大海。渔场上、渔港中,一个个共度风雨的故事,更为他的见义勇为埋下了

  深厚的思想基础。

见义勇为    永放光辉

  拼着自己和全船渔民的性命危险救下了1 1个 渔民兄弟,免去了1 1个 家庭的生离死别,这样的义举对于钱卫东来说只是一件“应该做的小事”。接到记者的电话,钱 卫东几次三番推托:“这件小事都已经过去好多年了,还提它干吗?”

  确实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久远到具体是哪一年钱卫东已经想不起来,就连被救渔民来自本市东部沿海哪个渔业村也忘记了。当时,他根本顾不上看对方的船号,也没想过问对方的姓和名。因为在大海上,不管是哪里的渔船,不管是哪里的渔民,遇到了困难,大家都是自己兄弟。只依稀记得渔船平安进港后,遇难船只所在村的支部书记牢牢地握住了钱老大的双手,连声不迭地直道感谢。后来,被救渔民将最由衷的谢意浓缩在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风格高尚”的锦旗,那个村支书则将他的事迹上报,才使记者有了机会与见义勇为英雄相识。

  应记者要求,钱卫东将妻子精心收藏的锦旗和证书找了出来。已褪色的红绒面南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证书还能让人想像出昔日的鲜艳夺目。翻开一看,发证时间是2 0 0 2年 4月2 5日 。紫红色锦旗上,依稀可辨当年金黄色的大字,相对清晰的黑色落款写着“1 3 0 7号 船”,时间为“9 9 . 1 1 ”。  受奖时间、赠旗时间均与成立不到2年 的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掌握的信息有一定误差。这两件英雄见义勇为的证物,直令访者感慨时光的无情。岁月不仅仅将往日的红色淡化,也模糊了人们的记忆,就连钱卫东这个当事人自己也记不清救人发生在哪一年哪一天了。毕竟时间过去了1 0年 ,自己当年救人的那条船的船号都已经重新编列了。

  正值伏季休渔,钱卫东的英雄船正在茅家港检修保养。跟着他来到吕四港镇第二造船厂,几个船老大热情地打着招呼,询问生客所来为何。闲聊间,大家都清楚地记得钱老大用自己

  的小船救回了一大船人,却都记不清当年的具体时间。钱卫东感慨地说:“都过去十多年了,没想到政府还想着这件事。”

  这时一个船老大过来讲述了发生在他与钱卫东之间的一个故事。一次他出海定置作业,没有固定好的两口网具随波逐流。一口网具就价值万元,两口网具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

  贻误了汛期经济损失更大。钱卫东停下自己船的捕捞作业,用了四五个小时将网具清理打捞上来,按照浮球上的船号标记完璧归赵,不取分文酬谢。“记不清是哪一年的事了,反正他是个好人!”

  “他是个好人!”一句发自肺腑的评价让访者豁然开朗,见义勇为发生在哪一年已不重要。就像田震在那首《执着》中唱的,“不管时空多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你的爱总在我

  心间”。见义勇为,是平凡瞬间迸发出的耀眼火花。也许时光会扰乱人们的记忆,也许不同年代对于见义勇为有不同的解读,红色的证书、金色的字体会被时光冲淡,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见义勇为的火花却永不褪色,令人念之怀之。

  链接:

  ▲ 2 0 0 2年4月2 5日 ,被评为南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