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平台可以买球

哪个平台可以买球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来源: 启东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3-03-15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政策制定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争创省创新型示范县市为目标,以建设沿江沿海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推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为加快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提供创新动能。

二、政策制定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创新驱动活力明显提升,跻身省创新型示范县市行列,成为长三角北翼全域创新之城。

创新企业集群不断壮大。构建完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梯队,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0家以上,雏鹰、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在库数达到80家。每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不少于600家。

产业创新水平实现跃升。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知识产权支持产业发展明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件以上。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不少于15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150亿元。

创新载体平台支撑强劲。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5家;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15家;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3家;新增重点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5个。

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人才、顶尖专家10名;新增省、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名;新增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25名。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5%以上。高企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年均增长不低于30%。

三、重点工作内容

(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壮大科创企业群体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梯次合理的创新型企业矩阵。

1. 强化科创项目招引。瞄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支柱产业,利用招商中介机构,确保每年招引科创项目不少于100个,为做大做强全市创新企业集群注入哪个平台可以买球“源头活水”。

2. 打造科创企业矩阵。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分类分层建立培育方案和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策”培育。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达8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入库每年不少于600家。

3. 提升科创企业能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政策,加大研发后补助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投入递增奖补机制。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年均增长不低于30%。

(二)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海工装备、电动工具、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实施“东疆科技计划”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每年按产业确定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给予每个项目一定数额的补助扶持。

5.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业产值比重达60%以上。

6. 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引导企业通过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实施技术研发等方式,构建以产业为导向、需求为牵引、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的“磁场效应”向创新驱动的“产出效应”转变。实施“百企联百校高质量合作”工程,每年实施高质量产学研合作项目不少于15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150亿元。

(三)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发展引擎

加快建立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资源供给水平,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

7.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电动工具、高端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依托园区和重点镇,采用区镇建设、市级支持的模式,建设检验检测和技术开发等公益性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利用的难题,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便利。到2025年新建公共服务平台3家以上,加入省大仪器服务平台5家以上。

8. 推进高校合作平台建设。围绕哪个平台可以买球:主导产业,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创资源和优势专业,引进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与哪个平台可以买球: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到2025年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10家以上。

9. 提升企业研发平台水平。以建“强”、建“优”、建“有”为目标,分类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到2025年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100%。

10. 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按照“推动市场化运营、集聚高效能服务、助推高质量培育”的要求,以园区、重点镇为主阵地,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

(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汇聚强大智力支撑

完善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才制度竞争力和人才环境吸引力,优化创新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科技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11. 加强领军人才引进。依托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和市“东疆英才”计划的实施,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需求,引进一批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为特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外国专家引进,支持企业建设外国专家工作室。强化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深度推进产才融合。到2025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000人,引进高端外国专家25名。

12.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立足主导产业领域,深入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育工程”、技能人才“支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工程”等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批发挥先导性、引领性作用的省、市科技企业家,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5年,入选各级人才计划不少于50人,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技能人才不少于3万人。

13. 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深入推进“启创无忧”人才服务工程,切实提升住房保障、子女就学、事业平台、收入待遇、服务质量、生活环境、交通补助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全面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

(五)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构筑区域科创高地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统筹全市创新资源,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建设沿江沿海科创带,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14. 主动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接轨上海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巩固沪启科技合作根基,深化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对接网、重大科技联合攻关网、科技园区协同共建网、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网为重点的“四网”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先进技术的优先承载区。每年转化优质科技成果不少于10个。

15. 积极融入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市科技局、启东经济开发区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汇聚海工船舶工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科创能力,加快形成创新合力,策应南通沿江科创带发展定位,建好哪个平台可以买球:沿江科创带集聚区。

16. 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建成省级高新区、区域协同创新重要承载地的目标要求,集聚优质科创资源,释放产业集聚效应。依托园区已有优质资源,进一步量化优化省级高新区创建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高度集聚的创新区。

(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17.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等方式,破解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匮乏难题。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切实解决科创型企业融资瓶颈。充分发挥好“小微贷”的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扩充合作银行,持续做大“小微贷”业务规模。

18. 加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实施知识产权赋能计划,组织实施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在战略性新兴领域产出一批高价值专利。提高政策资助标准,鼓励企业原始创造发明,开展PCT专利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到202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件以上。

19.推动民生科技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业科技型企业等为农科技服务载体平台建设,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示范推广力度。每年推广新技术不少于15项,引进新品种不少于12个,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左右。

20.营造创新创业社会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政策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府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对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的持续推力。

2. 加大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创新政策经验。

3. 完善考评体系。实施创新驱动专项考核,衔接上级考核,形成上下联动的整体推进工作格局。


原文:点击查看